【現(xiàn)場目擊】
光明日報記者 閆磊 張文攀
日前,寧夏石嘴山市文化館,邱華棟、柳建偉、劉亮程等作家與當?shù)氐奈乃嚬ぷ髡?、愛好者齊聚一堂,圍繞西北文學創(chuàng)作展開對話。課間,人們三兩一組熱烈交流著。
“那是我的羊群。”望著窗外溜過的云朵,固原市西吉縣吉強鎮(zhèn)高同村的農民作家李成山說。
“那是我東至河灘的堿面。”坐在李成山一旁,來自固原市原州區(qū)彭堡鎮(zhèn)的青年作家薛玉玉回應道。
兩人在西吉縣吉強鎮(zhèn)楊河村木蘭書院的一次改稿培訓會上相識,此次來石嘴山參加寧夏城市文學周課程不期而遇。
“牛價漲了,玉米地里的土肥也拉上了,兩歲的小孫子能得很,自己能摸到羊圈里去了……”李成山聊起日常生活,“咱要把咱們的日子好好寫呢!”
“李大哥,寫著呢,就為當下個高興。”薛玉玉頓了一下,接著說,“剛才聽完楊蕊教授的課,突然意識到,城市文學也好,我們寫的鄉(xiāng)土文學也好,誠懇是很重要的,生活中的情感是我們需要深挖的點。”
“文學是這塊土地上最好的莊稼。我感受到西北濃郁的文學氛圍。”李成山也思忖著,“要認認真真、詳詳細細把家鄉(xiāng)農人勞作情景寫出來,寫出實實在在的鄉(xiāng)村變化。”
“許多期刊的編輯老師面對面為農民作家改稿。這樣的活動,去年我參加了好幾次,每次都有不同收獲。”薛玉玉感慨,“上次在木蘭書院,《雨花》雜志的向迅編輯給我的小說《珍珠豆兒》作了全方位點評,一下子讓我對創(chuàng)作的認識清晰了很多。經(jīng)過修改,小說還在《黃河文學》期刊上發(fā)表了呢。”
“現(xiàn)在,從自治區(qū)到市里再到縣上,給農民作家的培訓和扶持力度不斷加大。我的作品有時還能獲得一些獎項,想想就很開心。”李成山黑紅寬闊的臉龐漾滿笑意,“鎮(zhèn)上、書院在舉辦創(chuàng)作交流活動,等種上玉米,擠出時間,我?guī)ё约旱男伦鳌豆P耕深山》去參加。”
正聊著,寧夏文聯(lián)主席郭文斌的課開講了……
《光明日報》(2025年05月19日05版)
免責聲明: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(wǎng)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(wǎng)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(wǎng)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s-designstudio.com/showinfo-33-354496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
責任編輯 / 詹云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