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河網訊 5月15日,河南正式進入汛期。根據(jù)河南省氣象局研判,今年汛期氣候狀況呈現(xiàn)“降水北多南少、旱澇急轉風險高、高溫熱浪顯著”三大特征。僅3天后,18日,全省將迎來極端高溫天氣,黃淮之間最高氣溫普遍超過35℃,北中部局部地區(qū)可達39~40℃,局地強對流與干熱風疊加,小麥生產面臨挑戰(zhàn)。
這種“水火交融”的天氣模式對農業(yè)大省河南構成了挑戰(zhàn):一方面,豫北、豫西等地需防范強降水引發(fā)的山洪和城市內澇;另一方面,豫中、豫南麥區(qū)則面臨干熱風與高溫疊加導致的灌漿受阻風險。專家指出,全球變暖背景下,此類復合型極端天氣正成為常態(tài),“既要防汛又要抗旱”將成為未來農業(yè)生產的長期面臨的課題。
汛期與高溫“雙面夾擊” :18日起河南沖擊40℃
河南省氣象局發(fā)布預報稱,春末夏初是強對流頻繁“出沒”的時段,本周接下來特別是16日午后到傍晚,北部有陣雨、雷陣雨,局部伴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。外出記得帶一把傘,防曬又防雨。
今后六天,大風幾乎“天天見”,加上近期我省高溫少雨,森林防火意識仍不可放松。河南省氣象局、河南省農業(yè)農村廳5月13日繼續(xù)發(fā)布小麥干熱風災害風險預警,目前冬小麥處于產量形成關鍵期,建議農民做好“一噴三防”措施。
其實,“熱冒煙”的不僅是我們,未來7天,全國氣溫整體都偏高。明天起,陜西關中、華北、黃淮等地高溫天氣將會增多。19日至20日,高溫范圍擴大、強度增強,陜西關中和河南將成為高溫核心區(qū),最高氣溫將接近甚至超過40℃,暖熱程度同期少見。南方19日之后高溫天氣也會增多,19日至20日,南京、成都最高氣溫或超35℃。未來一段時間,我國多地高溫來勢洶洶,陜西、河南一帶目前氣象干旱較重,未來一周當?shù)厝砸郧鐭崽鞖鉃橹?,旱情將繼續(xù)發(fā)展并有干熱風。
“烤”驗持續(xù):小麥灌漿關鍵期遭遇多重考驗
當前,河南8500萬畝小麥正處于決定產量的灌漿期,而晴雨不定的天氣為灌漿帶來考驗。5月11日至13日,全省已出現(xiàn)首輪干熱風,安陽、焦作、鄭州等高風險區(qū)小麥灌漿受阻。中央氣象臺預報顯示,河南安陽、焦作、新鄉(xiāng)、洛陽、鄭州、許昌等地受此輪高溫天氣影響,將出現(xiàn)輕至重度干熱風天氣,預計河南受干熱風天氣影響的小麥面積占比21.6%,陜西占比19.8%。上述麥區(qū)干熱風天氣與墑情偏差影響疊加,易使冬小麥葉片卷曲,千粒重下降。若不采取防范措施,河南、陜西干熱風影響區(qū)域小麥千粒重損失約2.2%至4.4%。雷暴大風、冰雹等天氣可能造成小麥點狀倒伏。盡管今年小麥植株較常年低10厘米,抗倒伏能力增強,但局地瞬時風力達7級以上仍構成威脅。
河南省農業(yè)農村廳聯(lián)合氣象部門已啟動應急響應,通過“天眼”衛(wèi)星監(jiān)測系統(tǒng)實時跟蹤麥田墑情,并向農戶推送定制化預警信息。
面對多重復雜天氣考驗,中國農業(yè)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、河南農業(yè)大學教授郭天財表示,高溫、降水再高溫的“V”字形氣溫變化,以及可能出現(xiàn)的旱澇急轉,將加劇雨后青枯、爛場雨發(fā)芽霉變等風險。
近期,郭天財走訪河南各小麥產區(qū)發(fā)現(xiàn),持續(xù)干旱、高溫天氣造成土壤墑情蒸發(fā)加劇,對丘陵旱地小麥生長有一定影響,但大部分有澆水條件的平原小麥產區(qū)受影響較小。預計今年小麥成熟收獲期會較往年提前,要及早做好小麥搶收準備,“受干旱天氣影響,今年小麥植株較常年低10厘米左右,倒伏風險相對較低”。
在武陟縣詹店鎮(zhèn)黃河灘區(qū)的一處麥田,農民用遙控器打開噴灌設施灌溉小麥。王琳鋒 攝
與時間賽跑:科技賦能下的“糧食保衛(wèi)戰(zhàn)”
占全省小麥種植面積1/8的南陽即將吹響“搶收前哨”,南陽官方13日發(fā)布消息稱,預計15日前后,該市唐河、鄧州等部分山坡丘陵地帶小麥將陸續(xù)成熟收獲。5月23日前后,河南小麥將進入大面積成熟收獲期。
河南小麥每年均是從南往北收割。面對復雜天氣,河南正展開一場前所未有的保糧大戰(zhàn)。
最先進入小麥收獲期的豫南南陽已確定設置51個跨區(qū)作業(yè)服務站,成立100支農機應急服務隊,將投入2.4萬臺收割機。
小麥正值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,也是需水需肥高峰期。針對全省抗旱灌溉形勢,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迅速行動,下發(fā)《關于抗旱澆麥保供電服務工作的通知》,提出開通農田灌溉辦電“綠色通道”、主動服務農田灌溉用電需求等6項重點要求,壓實各級抗旱保供電職責,切實保障20.66萬個機井臺區(qū)、1.14萬條灌溉供電線路安全運行與可靠供電。
當汛期的第一滴雨與高溫下的最后一粒麥相遇,河南正書寫著現(xiàn)代版的“抗天歌”,有衛(wèi)星遙感、大數(shù)據(jù)和2.4萬臺轟鳴的收割機構成的科技保障,為小麥收成保駕護航。(莫韶華 王苑)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s-designstudio.com/showinfo-263-354229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
責任編輯 / 李權麒